1. 首页 > 快讯

FRD币最新价格(fil币价格今日行情)

作者曾泽禄(美国)

东亚泉志创刊于15年,是一本学术性钱币研究专业杂志,旨在让广大收藏家,研究者深入地了解钱币知识,让世界各地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深厚的钱币文化。

本期重要信息为:张叔训带去美国钱币的最终归宿与图片资料;拉姆斯登与美国钱币学会的远东钱币藏品;赵权之钱币拓集等

东亚泉志2020年第四期

工本费30元/本

拉姆斯登与美国钱币学会的远东钱币藏品

曾泽禄〔美国〕

Ⅰ 拉姆斯登

拉姆斯登全名是哈里?亚历山大?拉姆斯登(Harry Alexander Ramsden,简称H.A. Ramsden)。我很早就知道他的名字,但还是很笼统不很了解。最近在Stephen Album Rare Coins (S.A.R.C)买了4本书,是拉姆斯登在1910-1912年的书。看完这些书后再找一些数据,就让我更了解,他是位中间者的经销商、收藏家、研究著书货币学专家,在100年前就着力推广亚洲货币的知识与认知,并有拓展东西方钱币学的交流与研究的贡献。

他在1914年3月20日写信给ANS之远东钱币部门主任霍兰德?伍德(Howland Wood)说:“除了远东国家的钱币学以外,没有任何一个钱币学领域能像远东国家有涵盖如此广泛不同的形状、资料及不同种类的文字,也许没有什么比这更吸引人的了,也没有比这更有趣的了。当然了,我们对此竟然完全一无所知而忽略了它。”因此,就可以知道拉姆斯登很早就有那种使命感及热情地想把有关东方钱币以英文著书介绍给西方对东方钱币有兴趣者。

有关拉姆斯登的一生可以从下面的数据得知。例如《霍华德?佛兰克林?包克——钱币学研究先駆者》(Howard Franklin Bowker-Numismatic Pioneer)(2014年出版,作者:周迈可、古富、史博禄)这本书里的文章《拉姆斯登藏集》(Ramsdeniana)来了解。他的父亲克莱默?拉姆斯登(Frderick W. Ramsden,1839-1898)是位英国人,曾任英国驻古巴领事,任职于世界多地的英国领事馆。拉姆斯登生于古巴(1872-1915年,享年43岁),1892年毕业于宾州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1901年担任英国驻古巴哈瓦那副领事,1904年著作他第一本书《古巴甘蔗园代用币图录》。可见他32岁年轻时就对各种钱币具有兴趣及天赋,1906年著有《日本宽永通宝》,1910年著有《韩国压胜钱》,1911年《暹逻陶瓷及代用币》。1915年去世之前共写过至少有40-50篇亚洲远东地区货币之文章。1915年去世之前共写过至少有40-50篇亚洲远东地区货币之文章。

他的父亲是一位英国外交官,年轻的拉姆斯登跟随父亲的脚步,以古巴代表的身份来到日本。他跟一位日本妇女结婚,并与她的兄弟,集邮及钱币商小早川商(Jun Kobagawa),共同创办编辑钱币及集邮期刊的交流,也因此认识了日本大阪造币厂经理古贺康彦(Koga Yoshimasa),1907年在东京帝大历史系第一任主任内田耕三教授,及东京钱币学会秘书长(S.Hayashi)等等。他也创办日语及英文双语期刊,西方对远东钱币文物艺术有兴趣者,可以从这钱币期刊而互相讨论通信交流,例如小约翰·赖利(John Reilly Jr.)、霍兰·伍德(Howland Wood)、约翰·罗宾逊(John Robinson)。可以这么说,拉姆斯登在那年代是一位东西双方钱币的传播交流之中间者。对于拉姆斯登来说,钱币学和收藏办刊物是他最主要的兴趣,其次是钱币交易。他需要谋生,但对赚钱并不在意。他花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钱币并撰写有关钱币的文章,旨在激发灵感,并鼓励藏家品尝亚洲钱币。在1910年告诉一位美国藏家罗宾逊,他的钱币交易业务不是谋生,而是一种维持生活的手段。

下列四本书就是我最近从S.A.R.C的Bowker藏书拍卖中买到的,四本有关他对中国钱币有关的著作如下:

1.《中国现代铜元》(Modern Chinese Copper Coins),美国马赛诸塞州伍斯特市,1911年。

近代中国铜币属于机制铜币。因为出书的时间与中国机制铜币开始发行的年代1910年左右很接近,除了介绍各省及户部发行铜币概况外,书中刻版的图案也很清楚。我想这本唯一用英文写的书,为的是让外国人多了解中国铜币,这一本想必对伍德华(Woodward)在1943年出版《中国当十铜元》是有所启发影响的。

2.《中国空镂绘钱》(Chinese Openwork Amulet Coins

根据Google中文维基百科对支那人(梵语CHINAS)的解释:

支那以及支那人的称呼,最早起源于古印度。在印度古典《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摩奴法典》及《政事论》等,皆记载了支那与支那人的称呼,同时也记载“支那”产丝绸一事。在部派佛教经典中,使用了支那这个地名。如《那先比丘经》《普曜经》《大毗婆沙论》等。大乘佛教经典,如《华严经》等,也记载这名称。推估最晚在公元1世纪时,这名词就已经在古印度通行。

这个名称随着佛教经典汉译而进入中国,后传至日本、韩国等国家。

在甲午战争日本战胜满清失败,以至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为中日关系最恶劣的时期,在这段时期,支那人一词在日本含有日本的自我优越感及对中国人的轻蔑态度。晚清知识分子在使用“支那”或“中国”一词来称呼国家及国民未有共识,也因此拉姆斯登的书都以Chinese翻译为支那国,并无歧视或侮辱之涵义。

下列三本书在1911-1912年以日本横滨小早川商公司(JUN KOBAYAGAWA Co.)出版。

这本空镂绘钱在1911年出版。拉姆斯登着迷中国压钱胜,也许是东西方历史文化艺术概念之不同,他尤对镂空钱更有兴趣,他觉得清代之《古今钱略》《古泉汇》《日本之古泉大全》《古今货鉴》以及《外文系统之Lockhar》等书虽有一些压胜钱,但有关镂空型的著作寥寥无几,多在10-30枚左右而已。所以他从他的收集镂空型之藏品选204枚分门别类加以示逑。例如以龙、虎、麒麟、凤凰、鲤鱼、荷花、菱、藻水等主题分门别类加以说明。

他还以日本剑刀之tsuba“铐”、“镣”来比较镂空型之压胜钱,还有附上一页韩国的镂空压胜钱拓图,拉姆斯登并在1910年著作一本《韩国压胜钱》(Corean Coin Charms and Amuletso)。我觉得韩国的压胜钱的制作工艺比中国好得多了,而且花样更多,多是大院君执政[大院君(1820年12月21日-1898年2月22日)]朝鲜京畿之钱局作的。

我买下的这本书中还有夹着34枚镂空压胜钱的原墨拓图。推想是以此拓图想作雕刻版作为印书之用,但未用它而留下。这让我想起有一位学者任大卫(David Jen),著有一本英文版有关中国钱币的书,在90年代曾在A.N.S当义工整理中国钱币数据与目录,想把馆内压胜钱加以整理并著述。我看过相片内容,里面真的有许多很好的压胜钱,但不幸,他因胃癌开刀后不久就过世。我的推想这些压胜钱中的镂空型是来自拉姆斯登的藏品。

3.《中国古纸币》(Chinese Paper Money),1911年,大早川商会(JUN KOBAYAGAWA CO.)日本横滨。

这本书序文中有提到他看到的纸币实物不多,只好依靠《泉布统志》一书而加以示逑。书中仅有二张官方纸钞看来是真品。一张大明通行宝钞,另一张是咸丰七年制的大清宝钞,准足制钱伍佰文。另一私人汇票是真品,其余的所谓之大唐宝钞、大宋通行宝钞、大辽军营宝钞、大金颁行宝钞等等均是清人孟麟所编的《泉布统志》的臆造纸钞。

4.《中国初期无铭交换货币》(Chinese Early Barter),1912年,小早川商会,日本横滨。

书中的太昊棘币、磬币、藕心钱、罄心钱、小铜铃、大大小小之原始刀、铜戈、铜矛、铜剑、铜镰、铜甲泡、桐戟等,大型汉代握板式之压胜钱等等,大都是战国时代或汉代青铜器,因形状不一,重量不同,无铭文,何况在那年代已有布刀币,甚至圆形方孔钱半两的等铭文之钱币行用,目前从出土记录及相关考证,这些均不属于钱币诸类等。

但是,此书的No.2及No.3等先秦大布是罗振玉的藏品,来自河南或陕西的地方,此地便是甲骨文出土处,亦可推证为商、周时代之原始大布。

拉姆斯登可能受到古希腊博学多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物物交换的理论,再推理这些无铭文青铜器为中国早期交换货币。

Ⅱ A.N.S的远东钱币藏品的来源

1.第一阶段

最早期是无名氏捐者,1865-1893年代的香港英属钱币及一些清朝历代钱及2枚明朝钱。一直到1905有位纽约银行家(Charles Gregory)幵始捐献中国古代钱币1 411件藏品,包括2件钱模范具、19枚刀币、32枚方足币、1枚王莽一刀平五千、984枚方孔钱、12件银锭、43件铜铮、7件桥样铜件、31枚机制铜币、22枚压胜钱,及日文钱币、暹罗物件等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jxmta.com/kuaixun/646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x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