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媒体

数字货币时代金融科技的机遇与挑战

2019年2月,JPMorgan推出了其区块链结算产品的第一个原型,JPM Coin,一种由法定储备1:1支持的稳定。到了2019年6月,Facebook主导了Libra白皮书,使得数字货币再次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各商业巨头和国家央行也纷纷投身于数字货币的研究当中。2019年7月8日,国

务院正式批准央行数字货币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的研发,DCEP的设计逻辑与Libra很相似,但实际上其研发过程起始于周小川行长在2014年提出的想法。2019年8月,沃尔玛计划发行的稳定币专利被曝光,WMT(Walmart Token)是通过与法定货币挂钩发行的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的到来似乎已势不可当,其意义在于能够改变个人、企业、国家间的清结算方式及主权货币发行机制,同时还可以大幅提升产业链的运营效率,最终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Capital Currency)是大数据时代货币体系的金融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功能。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数字货币其实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现在普遍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或者叫虚拟货币,是一种不受管制的、数字化的货币,通常由开发者发行和管理,被特定虚拟社区的成员所接受和使用。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价值的数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当局发行,也不与法币挂钩,但由于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可作为支付手段,也能以电子形式转移、存储或交易。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加密虚拟货币基于区块链技术,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总数,因此这些虚拟货币的总量也是固定的。被人们所熟知的比特币就属于这个范畴,其总量是2100万。随着被“挖掘”出的比特币越来越多,剩余的比特币就会越来越少,比特币不断增值。这种天然通缩性质导致这些加密货币主要被用于投资与投机,价值经常发生巨大波动,无法成为广泛应用的货币。此外,类似比特币、Libra这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货币也脱离了主权信用,发行基础无法保证,币值无法稳定,难以真正形成社会财富。

事实上,Facebook推出的虚拟加密货币Libra与现有的虚拟货币并不完全相同。

首先,Libra与法币挂钩。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为数十亿人服务。为了保证货币价值不产生投机性波动,Libra被赋予了内在价值,即储备。储备包括创始人的投资以及Libra用户用来购买Libra的法币。而储备又将投资于低风险资产,包括由稳定且信誉良好的中央银行提供的现金和政府货币证券(最初是由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这4种法币计价的一篮子低波动性资产),以此来确保Libra的价值不发生剧烈波动。另外,普通用户将不会获得来自Libra的投资收益分红,因此Libra不具备投资价值,这进一步确认了Libra的支付功能,而非“投资”或“投机”品。

其次,Libra目前采用的是基于“许可型区块链”的混合式架构,这意味着Libra的发行并不是去中心化的。Libra生态包含了Libra协会(由Libra的验证者节点即Libra创始人组成)、授权经销商以及Libra用户。Libra由Libra协会发行,而其“发行”与“回笼”仅根据经销商的需求。因为只有获得协会授权的经销商才可以大量交易法币与Libra,用户会在经销商、交易所及其他机构的帮助下实现Libra与法币的交换。当用户对Libra的需求增加时,经销商向储备中转入法币,从而发行新的Libra,而需求收缩时,则回笼多余的Libra。

第三,Libra虽然是虚拟加密货币,最初也声称Libra是匿名的,每个用户都可以创建多个与真实身份无关的地址。但事实上,在2019年7月16日,Facebook Libra项目负责人David Marcus在回应美国参议院质询时表示,Libra用户将不会是匿名的,用户在使用服务时需要上传政府支持的真实身份认证文件。而沃尔玛的WMT与Libra又有很大区别。WMT是沃尔玛申请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系统和方法专利,其价值可能与美元、库存及未来库存进行挂钩。WMT生态中包括角色:消费者、发薪机构、WMT管理机构、WMT发行机构以及合作伙伴。

WMT发行机构通过WMT管理机构来生成WMT并发行。消费者从发薪机构获得工资后,将资金通过任意方式转到WMT管理机构中,并获得一定数量的WMT。消费者可在WMT发行机构和合作伙伴机构中使用WMT来进行消费,换取商品和服务,将其存于WMT账户中还可获得利息。合作伙伴也可以使用WMT来兑换WMT发行机构的商品和服务。此外,只有合作伙伴可以使用WMT向WMT发行机构来兑换现金。而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在沃尔玛使用的WMT将退出流通,进入WMT储蓄池中,直至下一次发行。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WMT更像是将现行的部分虚拟货币(如Q币等)的运营模式从网络的虚拟世界挪移到现实零售场景当中。从目前来看,WMT的使用只局限于沃尔玛零售生态,且对于普通客户来说,WMT与法币甚至不能够双向流通,因此较难实现向能够大范围流通的货币的转变。相比于WMT,我国央行想要推行的数字货币的运营模式则与Libra更为接近。

2019年7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其实早在2014年,当时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提出过“做中国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的想法。

央行的数字货币是指数字化人民币,是一种法定加密數字货币,其本身是货币,而不仅仅是支付工具。它与虚拟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发行者不同。虚拟货币发行者不是央行,只能在特定的虚拟环境中流通。数字货币由央行发行,是全世界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有国家信用支撑,具备国家平台、银行平台及大数据平台的优势,可以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将采用中央银行-商业机构的双层运营模式,坚持中心化的发行和管理模式,并可实现可控匿名。这种模式与Libra的Libra协会-授权经销商的运营模式较为相似。但作为法定数字货币,DCEP有很多独特之处,使得其可行性相较于Libra而言更高。

首先,明确了经济含义。DCEP本质上是一种数字支付工具,是纸钞和硬币的数字化形态。DCEP的设计和发行注重的是M0替代。M0、M1、M2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0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包括纸钞和硬币;M1是狭义货币,等于M0加上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M2是广义货币,在M1的基础上加上单位定期存款等准货币。也就是说DCEP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现行的纸币和硬币是相同的。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数字货币的定位不明确,既可以是M0,又可以是M1、M2,那么数字货币的数量变化将直接影响货币乘数等经济指标,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实施。而之所以注重M0的替代,主要原因包括两点:一是M1和M2通过电子银行移动支付等技术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而纸币和硬币的印制发行成本高、流通层级较多且不便于携带;二是纸币硬币易被伪造,且流向较难追踪,因此存在常被用于洗钱、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缺陷。

其次,有稳定的价值和可靠的信用背书。DCEP作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其价值只锚定人民币。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将向中央银行全额缴纳准备金,以1:1兑换数字人民币。而准备金类似于Libra生态中的储备,由央行直接管理。DCEP由央行发行且挂钩人民币,有国家信用作为背书,同时政府和央行还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发行数量进行宏观调控,大大降低了超发货币、价值波动以及流动性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另外,与现在的支付宝、微信等电子货币用商业银行存款进行结算不同,DCEP是直接由央行进行结算,进一步提高了DCEP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不预设技术路线。现行虚拟货币基本都采用的是区块链技术,例如比特币直接采用公有链,或者叫做“无许可型区块链”,而Libra计划采用许可方式的联盟链,预计发行五年后再逐步转化成公有链。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发行数字货币,采用纯区块链架构可能无法实现零售所要求的高并发性能。以2018年双11为例,交易峰值达到了92771笔/秒,但比特币是每秒7笔,Libra是每秒1000笔。因此,央行最后的决定是“保持技术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

央行推出数字货币已是势在必行,这将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冲击。那么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讲解能够在这一浪潮中稳住脚步,同时利用我们金融和科技相结合的优势走在时代最前沿呢?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从几方面着手:

1.提升区块链技术,实现高并发量:虽然央行不预设技术路线,但9月4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牵头的“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在深圳正式上线试运行,可见目前区块链技术依旧是数字货币发展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的主要优点包括去中心化、开放性、匿名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等。对于DCEP这种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来说,更有价值的是区块链的自治性、匿名性和不可篡改,这些都是现有的账户类电子货币所不能实现的。即便DCEP计划采用与Libra相似的混合结构,但提高区块链技术,实现高并发性能依旧是不可避免的课题。同时,DECP是M0的替代品,就意味着原则上纸钞所涉及的支付场景都能用DECP实现,比如在无网络状态下完成交易。因此我们需要加速研究能够脱离互联网的数据传输技术。

2.开发数字钱包,建立兑付通道:作为科技金融公司,在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行过程中,我们最有可能扮演的角色便是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DCEP的出现有可能会对传统商业银行和现有支付公司造成不小的冲击,因此在发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定阻力。而我们既有开发数字钱包的科技能力,又背靠集团资源,具备良好的公司信誉和社会影响力,同时与数字货币的推广并不存在利益冲突。这些条件为我们成为央行开辟数字货币兑付通道的首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应用智能风控,实现可控匿名:央行的目标是实现可控匿名。可控匿名意味着虽然用户在使用数字钱包时可以不与真实身份挂钩(好比现实中的钱包也不会有主人身份的标记),但又不像比特币那样完全匿名,避免出现洗钱避税等违法犯罪行为。这就需要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大量交易记录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经济违法行为的共性,如交易金额、交易时间、交易规律等,在数字货币交易的过程中,若判断出现类似特征,就可以采取终止交易等措施来降低经济犯罪发生的概率;同时,虽然数字钱包是匿名的,但每一笔交易的时间、地点、方式等信息将被永久记录在区塊链中,而数字货币在兑换时总会与某一银行账户挂钩,因此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追踪分析,依旧能够找到违法者的身份信息。

总之,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行无疑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与震荡,也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发展机遇。在政策和试点效果未知的情况下,在技术上做好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后续可能出现的变化。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融合与加强,必将引领金融业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jxmta.com/zmt/475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x123456